為了揭陽電梯后續維保,老舊小區第一次有了業委會
一幢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8層居民樓,3個單元通過回廊連通,100戶居民里60歲以上老人有39戶,占總戶數的39%。去年11月初,“眾籌”加裝的電梯正式啟用。但問題也開始顯現。
居民中繳納電梯初裝費的有55戶,雖然上樓需要刷門禁卡,但下樓不需要,也就是說,其他居民下樓時,也可以使用電梯,這使得電梯使用頻率非常高。
“使用的人一多,電梯衛生就很難保證。”之前居民代表制定了電梯使用管理公約,約定“嚴禁裝修建材使用電梯運載”,但這個情況仍不時出現。還有不少居民反映,下雨天電梯地面就變得很臟,以及有人在電梯里隨意丟棄垃圾。
除了衛生問題,最擔心的還有緊隨而來的維保問題。
“運行時間久了,還會有零件更換、大修等問題。之前牽頭籌建電梯的五位居民代表因為搬家、生病、年齡過大等原因,已經不再適合牽頭電梯后續的管理。
老小區,沒有業委會,也沒有物業,電梯后續的維保、管理等具體事務,誰來管?”因為沒有業委會也沒有物業,電梯維保單位每次檢修后都要讓社區簽字。如果電梯出現問題,這個主體責任又是誰來承擔?
今年4月,在社區指導下,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宋澆造巷8號第一屆業主委員會選舉產生了,這是湖濱地區第一個老舊小區業委會。“這樣一來,后續的電梯管理和維護責任就由這個主體來承擔了。而社區就可以回到監管的位置上。”
現在只要維保公司過來日常檢查,物業都會有人一同到場檢查此外,小區還成立了自治聯盟,十多位居民輪流排班還有社區在職黨員一同參與。志愿者如果發現問題及時向物業或電梯維修單位報告,便于第一時間解決。
同時,業委會也在積極籌集微基金,利用電梯廣告等資金獎勵給積極參與電梯自治管理的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