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的發展,一些早期配置的汕頭電梯逐漸“老去”,隨之而來的是故障率增加、維修成本提高、籌措資金難等問題,給市民生活帶來了不少影響。
故障頻發 “到了哪一層樓都不知道”“居民樓里的電梯時好時壞,7月份甚至停了三天,連續爬了好幾天樓梯。”
由于該小區屬于老舊小區,沒有專項維修資金,只能由業主出錢維修。物業張貼維修繳費公告后,有的業主很快繳費,但一些人遲遲未繳費,造成電梯維修困難。
老舊電梯帶來的問題,在一些小區并不鮮見。
管理缺位 “每天乘坐都膽戰心驚”。
老舊電梯屬于早期的機電類產品,其控制及拖動技術落后、產品使用性能和可靠性較差,通常經過十多年使用后,部分安全部件及線路都可能出現老化,不僅故障率高、耗能大,更主要的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加上一些居民不文明使用、物業管理不善、維保不到位等原因,許多老舊電梯無法進行更新和改造,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缺乏公維金 “不光業主,物業也很著急”
“物業也有自己的苦衷,公維金沒有或者少,業主意見也不統一,眾口難調。”一些物業公司反映,現在老舊小區的物業費收取困難,維保、維修資金不足,他們對于出現問題的電梯進行維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電梯出現問題,不光業主,他們也很著急,但要從業主那籌集維修資金也不容易。”
開展安全評估 增加保養頻次
從電梯生產和經營、使用管理、維護保養和檢驗檢測、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五個方面,結合我省實際做出具體規定,明確相關要求,提出了解決辦法。條例推動建立安全責任保險制度,規定公眾聚集場所的電梯應當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鼓勵電梯生產、使用管理、維護保養單位投保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并鼓勵保險公司探索參與電梯日常使用與維護保養管理,強化風險的事前防范。因此,小區業主可以督促負責電梯的諸多單位加強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聯系,保障電梯安全責任落實到位。
此外,為保障電梯安全運行,條例明確電梯使用年限達到15年,必須進行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并根據評估意見增加維護保養的頻次和項目,或者對電梯進行修理、改造、更新和報廢。同時,電梯維護保養單位要按照一梯一檔的要求建立維護保養檔案,縣級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電梯安全投訴舉報獎勵制度。
“不能讓電梯保養流于形式。”業內人士認為,我市很多老舊小區電梯使用年限已接近15年,有的甚至超出15年,此前部分電梯采購的招標書缺乏規范,最低價中標導致電梯配置偏低,甚至部分參數與建筑層高、人員流量不匹配,電梯使用中問題多發,引發住戶對電梯使用不滿意。業內人士提醒,物業和電梯維護保養單位有義務及時對電梯進行檢修,如果還未檢修,業主可以加大督促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