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電梯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足
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為節約成本,購買較為低端配置的品牌惠州電梯;部分惠州電梯制造企業以降低材料成本、性能配置占領市場,為降低風險分包安裝,留下了隱性缺陷和隱患;電梯采購招投標機制不完善、土建竣工驗收把關不嚴格等因素給電梯安全埋下了先天性隱患。
惠州電梯管理不善
惠州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存在“以包代管”、完全依賴于聘約的電梯維保單位的情況,以致安全管理人員形同虛設、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教育不力、日常巡查不到位、三角鑰匙管理缺失、應急管理薄弱等問題突出
惠州電梯使用,業主安全意識不強
部分業主委員會只關心物業、惠州電梯維保的經費收支狀況,不注重物業、維保單位電梯日常安全管理和維保質量的把控等情況的監督。
綜合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惠州電梯安全事關民生安全,涉及到多個部門和鄉鎮(街道)。但由于目前電梯安全法律法規滯后,電梯綜合監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對采購環節的監管、物業公司的監管、維修資金的動用、老舊電梯的改造更新等長效機制有待建立,具體問題缺少可操作依據,無法從根本上杜絕電梯安全問題的產生。
惠州電梯安全監察保障能力不足
受限于編制、經費等因素,人員配置、業務技能、專項經費難以維持快速增長的惠州電梯安全監察任務,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電梯等涉及公共安全特種設備的公益性安全保障、應急處置及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的需要。
惠州電梯安全投入機制尚未建立
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居民住宅小區和入住率不高的新建小區,物業管理費收繳難到位,造成惠州電梯的日常維護、維修、配件更換等日常運行費用難以落實。由于住宅小區房屋維修基金數額有限、手續繁瑣、續籌困難,老舊住宅電梯的大修、改造或更新資金使用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致使一些住宅惠州電梯存在的嚴重安全隱患得不到及時消除而長期帶“病”運行,出現故障率和投訴率“兩高”現象。
惠州電梯安裝維保行業不夠規范
一方面,我區在用電梯總量的快速增長,導致了進入惠州電梯維保領域的企業及從業人員的過快增加,形成了行業企業“小而散”多、良莠不齊的現狀。截至目前,全區備案在冊電梯維保企業32 家,維保電梯數量30臺以下的占5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惠州電梯使用管理單位把維保價格作為衡量選擇惠州電梯維保企業的主要依據,使得一些采取低質低價、偷工減料、以修代保等不正當手段的維保企業仍有較大的生存空間。
社會公眾電梯安全常識缺乏
惠州電梯乘坐方式不正確、超載、超時、粗暴操作、撞擊電梯、小孩隨意玩耍電梯(自動扶梯)、電梯故障強行扒門等行為加劇電梯故障、事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