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電梯換新的,對我們上下樓來說,肯定是方便的。這段時間,全體居民總算是結束了2個月的爬樓生活,迎來了新電梯的試運行。居民用上了新電梯,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坐電梯。
高齡電梯經歷多次維修
小區建于2004年,2005年居民們開始入住。一共有7棟樓,安裝了6部電梯。這幾年,隨著使用頻次的增多,零部件的損耗,這6部電梯都開始出現按鍵失靈、電梯停運的情況。小區一位高層居民表示,他們家住在10樓,一旦電梯停運,年輕人尚可爬樓回家,可家里的老人上下樓就顯得十分吃力。
電梯失靈、甚至出現困人,為此小區物業多次聯系維修工上門修理。總是修一次,管一陣,又要修。2015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后,由政府出資,更換了其中2部高層電梯。今年4月份,1號樓的電梯突然停運,維修工再次上門,物業被告知“零部件已停產,電梯只能換不能修”。
可換電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費用由誰出呢?
多數居民反對自掏腰包。經過物業、社區詢價,換一部新電梯需要16萬多元。涉及到費用問題,居民必須有知情權。由中市街道物業辦、社區、小區物業三方牽頭,挨家挨戶通知需更換電梯樓棟的小區業主。考慮到人多,通知每家派一個代表,就在小區一片樹蔭下,召開了一場議事會。
16萬元一部電梯,攤到每家每戶需要近萬元。由于有2部電梯是政府出資,輪到自己卻要自掏腰包,如此對比讓多數居民意見很大。
還有居民認為可以動用小區維修資金來更換電梯,畢竟當初買房時,已經交了這部分錢。針對疑問,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帶著幾個業主代表來到了住建部門了解情況。得到的回答是,根據我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必須小區全部業主繳納維修資金后,1號樓業主才可申請使用屬于自己樓棟的維修資金。
然而實際情況是,小區維修資金繳納率較低,通過維修資金換新電梯的路子被堵死。一邊是因停運而爬樓的居民,一邊是換電梯費用無著落。
多方力推居民“自治”
為了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社區、物業商量解決辦法,最后得出一部電梯街道、社區出2萬元,物業出0.5萬元,剩下的由居民自籌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