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物業公司為了貪圖便宜,往往選擇開價更低的潮州電梯維保公司。在某地哪怕物業公司的出價只有政府指導價的1/10,維保公司也會搶生意。就在這樣的報價當中,往往還暗含了維保公司給物業公司的“回扣”。由于價格過低,甚至遠低于成本,很多維保公司為了生存選擇偷工減料、鋌而走險。
物美價廉是個相對概念
國人在評價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時候,往往使用“物美價廉”這個詞,表示又好又便宜,然而真的如此嗎?7000元和8000元的維保費用可能是成本優勢和競爭策略問題,可7000元和3000元的價格差距,實在難以想象可以提供相同的服務。在國人崇拜德國制造、德國品質的時候,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德國制造”的優勢并不在價格上。有些德國鍋可以用100年標價2000元,有些國產鍋可以用10年標價200元,到底哪個更物美價廉呢?物美和價廉本來就是兩套評價體系,只有拋棄簡單的比價格、拼市場,以質量安全為價值導向,才能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利潤是企業生存的基礎
企業是安全責任的主體,如果不能激發企業守衛安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無論政府下多大力氣嚴抓嚴管,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問題。在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為了填飽肚子,質量安全可能就被放在了一邊。只有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入手,讓成本和價格浮出水面,保證企業合理利潤,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健全優勝劣汰機制,才能凈化市場環境,提升安全保障。特別是在具有一定公益屬性和公共屬性的安全領域,存在市場失靈的問題,不能簡單粗暴地只強調競爭,政府對價格的適當調控和干預具有積極意義。例如香港機電署每半年就會公布一次電梯維保價格,以供市民參考。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
有專家認為最低價中標既非善舉也非惡行,在一些領域有效地扶持了中小企業發展。但筆者認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如果真的打起價格戰,中小企業又豈是那些財大氣粗、敢于燒錢的大企業的對手,中小企業只有通過不斷創新產品、提升服務,做出特色、打出品牌,提高客戶認可度和滿意度,從創新要利潤、從創新要效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逆襲,否則終將被市場所淘汰。
完善信用體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市場的問題終究需要市場來解決,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信用經濟,隨著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推進,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干砸了就跑路、改頭換面另立公司等等,這些現象正在逐步得到遏制。在信用體系較為發達的日本,讓問題企業無處遁形。我國各地也在積極探索信用評價制度和可追溯機制,例如電梯維保企業“黑名單”通報,特種設備二維碼信息管理等,通過全社會共同監督,構建良好市場秩序,保證企業“有利可圖”,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