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電梯是“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據保守估計,全國每天有15億人次乘坐電梯,電梯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針對老舊住宅電梯隱患多、部分維保偷工減料等問題,有哪些應對之策?
各方主體責任咋分?電梯安全涉及多個環節、多方主體,各主體責任如何界定以防相互推諉?
電梯安全涉及房屋開發建設、設備制造安裝、使用管理、日常維護保養等多個環節,涉及樓宇建設單位、電梯生產單位、電梯產權單位(或共有產權)、使用管理單位、維保單位等多個主體。目前存在著各方責任不明晰、安全主體責任未能有效落實的問題。對此,進一步明確了相關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以推動主體責任的落實。
在房屋建設環節,有些房屋開發建設單位為壓縮建設成本,存在減少電梯數量、縮減電梯載客人數、降低電梯選型配置水平、忽視電梯質量等現象。對此,強調了房屋建設單位應當對電梯井道、底坑、機房等依附設施的設置和土建質量負責,并按照建筑設計規范等要求,保障電梯選型和配置符合相關規定,滿足乘客乘用的需要。
在制造安裝環節,針對部分電梯生產企業降低產品質量搶占市場的行為,規定,電梯生產企業不但要對電梯制造、安裝質量負責,還要做好在用電梯的跟蹤監測,為使用管理單位提供技術服務等。
在使用環節,根據法律,電梯所有權人應當對電梯的使用與管理負責。但住宅電梯一般是多業主共有,業主再委托物業公司對電梯實施管理,這樣物業公司即承擔電梯的使用與管理責任。
老舊電梯如何整改?老舊住宅電梯隱患多、整改資金難籌措,怎么辦?
我國使用超過15年的電梯約30萬臺,占全部在用電梯的5%。隨著時間推移,電梯老化問題還將集中顯現。經專項抽查發現,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故障明顯增多,甚至可能引發事故,對其進行大修、改造、更新,尤為必要。
然而,對老舊住宅電梯進行整改,錢從哪里來是難點。一方面是專項維修資金提取困難,雖然便捷提取住宅專項維修基金用于電梯急修和更新改造的意見已經出臺,但由于缺少具體可行的操作程序,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監管,業主普遍擔心物業維保套取專項大修資金,電梯大修改造費用的使用依然較為困難;另一方面,許多老舊房屋,特別是早期售后公房、房改房、回遷房等房屋缺少維修資金,住戶普遍經濟能力較弱,靠住戶籌措經費較困難,資金問題難以解決。
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電梯更新改造大修有關政策。一是暢通維修資金提取渠道,出臺具體可行的操作程序,既要便利地提取維修資金,明確緊急動用維修資金程序,同時也要建立有效監管機制,防止惡意套取專項大修資金,打消業主的擔心;二是明確維修資金缺失情況下資金籌措機制,解決部分房屋維修資金缺失、電梯更新改造難的問題。例如有些地方將部分維修資金建立之前,沒有維修資金的房屋,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采取住戶出資、政府補貼的政策,解決電梯改造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