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電梯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發生。人們對于小區電梯安全問題也是非常關心,什么樣的潮州電梯最安全?怎么看小區電梯好不好?看電梯安全與否要看哪些方面?小區電梯故障頻出,業主該怎么去維權?
一、常見的電梯事故
最常見的電梯事故有兩種:一種是電梯廂在電梯井中直接墜落;一種是電梯門未閉合,電梯廂開始上下運行,將人夾死。
電梯內部共有三道安全保障,用來保證電梯安全運行,分別為:安全回路,安全鉗(和限速器聯動),緩沖器。這三重保障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回路和安全鉗。
二、買房一定得看電梯品牌
1、純外資一線品牌:
一般稱純外資的品牌為一線品牌,國內的純外資電梯品牌只有9個,那就是:美國奧的斯、瑞士迅達、芬蘭通力、日本三菱、德國蒂森克虜伯、日本日立、日本富士、日本富士達、日本東芝、韓國現代。
韓國現代也是國外品牌,但還是和其它8個品牌有不小差距。
現在純進口的電梯很少了,一是因為價格太高,二是在為配件不太好找維護不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是核心部件進口,外圍部件國產,以上的電梯如果正規采購的話。
2、第一梯隊:
迅達、通力、奧的斯、蒂森,這四個的話一部合資電梯要在接近40萬左右一部。如果要純進口的話一部電梯都要在100萬以上。
3、第二梯隊:
日立、富士達、東芝、三菱目前合資產品的價格也要在接近30萬左右一部。而上海三菱已經和日本三菱關系不大,只是一些技術和經銷方面的合作關系了,富士因為山寨太多,已經不敢再作推薦,稍不留心就被山寨了。
4、合資和內資上市品牌:
業內通常將合資品牌定義為二線品牌,二線品牌基本均采用一些一線品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有一部分二線品牌就是國內較大的電梯公司,比如說四大上市公司。
西子奧的斯:西子奧的斯是杭州的西子集團與美國奧的斯合資,美國奧的斯除了西子奧的斯這個合資品牌外,還有幾個牌子也是二線,但是沒有西子奧的斯發展的壯大,如蘇州江南快速,大連星瑪等。
西子奧的斯(與奧的斯合資)、巨人通力(通力的合資)、西繼迅達(迅達的合資)、曼隆(蒂森克虜伯合資)、國內四大上市電梯公司:康力電梯、上海機電(上海三菱)、沈陽博林特、江南嘉捷
(以上并不代表全部的二線品牌)
5、三線電梯品牌:
三線品牌有申龍電梯、許繼電梯等。還有眾多的國產中小電梯生產廠商,如你會看到的一些很莫名的牌子:西奧電梯、西屋電梯、迪奧電梯等等雜牌,這些電梯基本上就是一部15萬左右甚至不到的樣子。
6、山寨品牌:
西門子電梯、三洋電梯、鈴木電梯、寶馬電梯、萊茵電梯、蒙哥馬利電梯、奧安達電梯等等,或在電梯間里根本找不到logo或廠家的電梯,這些“品牌”背后的真正品牌或許就不生產電梯,或許從未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上,三線品牌、山寨雜牌都是要謹慎并遠離為好。
三、為什么要重視電梯品牌?
對于電梯來說,具體到任何一個零部件都會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三線的電梯制造企業,都沒有制造電梯核心零部件的能力。
開發商選擇電梯并沒有品牌意識,而是誰的報價便宜就用誰的。但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成熟,以及業主品質意識的覺醒,開發商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轉變。
而即使是同一品牌的電梯,也會有不同等級的產品,外觀一樣,但里面的配件略有差別,進口和國產相調配,價格落差就有了,所以,選擇品牌是第一步,選擇靠譜的配備和型號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四、不容忽視的電梯安裝、維保、物業責任心
一部能讓業主放心的安全電梯,要從源頭抓起,并在過程中不能放松,一個環節出問題,電梯就會有隱患。
1、品牌決定著質量和穩定性。
2、再好的電梯運過來也是一堆散件,安裝工人的水準和責任心是決定著電梯能否良好運轉的開始。
3、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嚴格看護(裝修材料過載、裝修工人破壞電梯、電動車上電梯等、客貨混用過程中的破壞等)。
4、每月一交的維修保養、10年一次的大修能否到位?能否落實?這是日后電梯安全運行了最重要部分。
這個過程,與開發商及物業的責任心、專業度息息相關。
五、出現電梯安全事故,該如何維權
電梯維權,涉及的方面比較多。電梯出現故障還應該分清具體原因——屬于本身質量缺陷,還是維護保養跟不上?如果是前者,則要追究到生產廠家或者經銷商的責任,如果是維護保養問題,則要追究到物管方,一是物管的服務是否到位,二是物管聘請的技術人員是否具備相關資質,技術是否達標。
而遇到電梯故障頻發的情況,如果是小問題就找物業公司解決問題;如果遇到大問題,比如產品存在內在缺陷,物業解決不了,就應找生產廠家、經銷商解決。如果電梯故障造成業主損失,并涉及到賠償,業主可以自行起訴電梯生產廠家,此外,物業公司也可以通過業主授權,起訴生產廠家或經銷商。
如果業主遇到自己所在單元的電梯三天兩頭都在維修,懷疑其質量是否過關,也可委托技術監督部門對電梯質量進行鑒定,如果屬于不合格產品,則不能再使用,開發商或者物業公司就應拿出“說法”,進行更換。安全問題,關系到你我他,在買房時,一定要留心電梯品牌,并詳細問清楚。而一旦小區出現電梯安全問題,業主要團結起來,積極找物業或者開發商解決,防止對個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