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加裝汕頭電梯成功的經驗,大都是業主自發行為。一般情況下,熱心住戶主動成立“加裝電梯籌備小組”,小組根據導則規定的流程,制定加裝電梯方案,再去家家戶戶咨詢意見。
由此產生一個普遍問題:同一單元樓業主對加裝意見不統一,卡在“100%不反對”關卡。而據調查發現:產生類似矛盾,大多因業主之間溝通協調不夠充分,沒有充分對話的平臺,缺少具有公信力的中間人在其中斡旋。
加裝電梯之所以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靠民間運作,缺乏政府主導。“老樓加裝電梯牽扯到眾多住戶之間的利益協調,沒有政府出面,缺乏權威機構出面協調,實行難度很大。”
盡管此前有文件明確街道辦事處在轄區老樓加裝電梯事業的職責——協調業主意見、做好監督公示,但由于職責劃分不明確,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的民主議事制度往往發揮不夠充分。也并非有了街道辦、居委會的參與,就能保證老樓加裝電梯事業能夠成功。因此,必須動用多方面資源形成合力,確保居民協調成功。
根據廣州的經驗,其試行社區居民協商議事制有明確工作流程——實行“一事一議”,確定議題后,就在社區公示,安排會議時間,每次會議只要過半人數同意,就可形成決議,決議的實施情況會在社區公示,執行情況接受居民監督。廣州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曾介紹,社區協商的36個試點單位建成協商議事平臺184個。試點一年多,民主協商解決社區廣場管理、停車難等熱點問題6779個,推動舊樓加裝電梯41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