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在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都是非常普遍的,那么,各國在維護電梯安全、發生事故后的處罰措施以及責任人的認定方面都是怎樣的呢?
美國:處罰力度大、定罪后還要賠償
美國的升降電梯數量較多,全美約有90萬臺。扶手式數量較少,約有3.3萬臺。然而,美國電梯發生事故的頻率也較高,幾乎每天都有事故發生。值得注意的是, 美國對于電梯事故的處罰力度很大。
記者梳理美國勞工部以及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統計的數據后發現,美國每年由于電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27人,受傷人數更是高達10200人。扶梯式電梯造成的傷害較多,約為升降式電梯的15倍。
2002年感恩節后,美國發生了一件舉國矚目的電梯事故,佛羅里達州圣彼得斯堡狄樂百貨商場的自動扶梯將一名五歲小女孩的三根手指夾斷。小女孩的母親羅莉把商場告上法庭,起訴該商場疏忽過失,要求賠償損失。
經過長達兩年多的調查取證和法庭辯論,陪審團一致認定:商場疏忽過失罪成立。2005年2月,狄樂百貨商場賠償已經七歲的柯瑞娜1120萬美元, 賠償羅莉380萬美元,共計1500萬美元。美國對于電梯事故的處罰力度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除政府規定檢查外 業主也有檢查責任
記者發現,雖然聯邦政府對電梯故障致人傷亡并沒有相關立法,但是有些州針對特定案件有相關的立法,美國的電梯行業也有行業自己制定的管理辦法。
在很多州,電梯的安全管理是由立法機關授權職業安全管理部門一起管理。在紐約等大城市,是由建筑物管理部門負責。還有一些地方,則是政府部門直接進行監督管理,并配備了專門的官方電梯技術人員。
各州在電梯的日常安全監督管理上,差異較大。有的州要求電梯公司定期檢查匯報安全情況,有的干脆交給保險公司,讓他們的技術團隊來完成。此外,除了政府本身規定的檢查外,還要求業主也承擔起定期檢查的責任。
各州還規定了檢查周期。比如紐約州客梯每3個月檢查一次,有些州規定更寬松,沒有規定檢查的頻率,只是要求盡量爭取一年一次。
許多地區法律還規定要設立一個電梯事務協調委員會,由業主、制造商、保險公司、老人代表等共同組成,對電梯安全問題進行協調干預。
事故索賠方面,律師表示,在美國,受害者的主要索賠方式是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起訴,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必須能夠證明事故發生的責任人是誰。
日本:在事故中思考、不斷完善相關法令
近年來,日本各地扶梯事故不斷上演,但據東京消防廳統計的數據顯示,盡管東京地區每年就有1000多人因扶梯事故被送醫救治, 死亡事故卻鮮有發生。這主要得益于日本電梯法律法規的健全、生產廠商的得力維護以及相關安全知識的普及推廣。
據日本電扶梯協會官網介紹,日本的電扶梯相關法令自1950年頒布以來多次修改、不斷完善,使電扶梯事故率大幅下降。每一次電梯事故也在促使日本進一步思考電扶梯存在的安全隱患。
記者發現,現行《日本建筑基本法》細則第129條規定,公共場所設施的扶梯須安裝以下安全裝置:一、當出現停電或其他故障、扶梯發動機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扶梯可自動剎閘并停止運轉的裝置;二、裝在扶梯出入口搭乘處的緊急停止按鈕;三、可檢測出異物夾在梯級或齒梳板間的裝置,若這種狀況發生,扶梯會自動停止;四、扶手內卷入異物后自動停止裝置,該裝置可以防止兒童將手指等伸入扶手內產生的事故。
在細化安全責任的同時,日本社會各界也在不遺余力地宣傳電扶梯的正確乘坐方法。日本消費者廳工作人員高瀨女士曾表示,日本消費者廳、電扶梯協會和生產廠商等會在官網上大力普及電扶梯的乘用知識,還針對幼兒特別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動畫,以普及相關知識,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5年7月21日至8月31日期間,日本各大鐵道公司、商業設施、機場和電梯協會等聯手推出名為“抓緊扶手”的宣傳活動,呼吁乘客抓緊扶梯扶手、站在黃色安全框內,不要隨意走動,避免事故發生。在此期間,各家鐵路公司還在車站內張貼活動海報,宣傳扶梯的乘用方法。
因瀆職引發事故 檢修人員要擔責任
2014年1月,川崎市武藏小杉車站內發生了一起因扶梯突然停止運行致乘客受傷的事故。警方于今年2月以玩忽職守導致業務過失傷害嫌疑,將日本三菱電機建筑技術服務公司5名職員的相關材料遞交檢方。
警方認為,這5名涉事人員在電梯維修保養時沒有及時更換老化的驅動鏈,而安全裝置在驅動鏈斷裂的時候又恰巧失靈,于是正在上升的扶梯突然倒退,致11人受輕傷。《日本建筑基本法》對電扶梯定期檢查的各項指標有明確規定,并要求留存最近3年的檢查記錄。若是因為電扶梯檢修人員瀆職而引發事故,檢修人員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