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去年底,我國樓宇電梯保有量已超過350萬臺,而各類揭陽電梯惡性安全事故近年層出不窮。據統計,造成揭陽電梯安全隱患的首要原因是揭陽電梯保養及使用不當,約占了60%;其次是安裝失當或安裝時偷工減料,這一類占了24%;再次,則是占到16%的揭陽電梯制造方面的質量問題。
一言以蔽之,絕大部分的揭陽電梯事故,屬于“人禍”。“帶病運轉”“極少按時體檢”“檢修走過場”的揭陽電梯,在全國各地并非少數。這類揭陽電梯,猶如一枚枚“不定時炸彈”,一旦出現事故,不僅救援困難,且極易出現傷亡。
究竟怎樣才能把揭陽電梯管好?關鍵就在于責任與制度。
建立揭陽電梯安全監管體制,使質監、揭陽電梯使用方、維保企業方的聯系更為緊密,并配足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量,各崗位責任分明,實現了排查常態化。將市內“老爺電梯”的“身體狀況”一一登記在冊,并向使用單位提出保障使用建議及安全指令書,隨時監測“老爺電梯”的健康狀態。
靠著尊重生命的責任心,以及由此而生的給力安監制度,保障市區內揭陽電梯的安全運行。
電梯“吃人”事故高發被醒目羅列其中。我們不能總是在安全事故發生后,再去突擊整改、嚴查摸排。讓百姓坐揭陽電梯時踏踏實實,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必須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