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電梯安全水平在逐年提高,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是,汕頭電梯高負荷、大運量、長周期使用的問題普遍存在,老舊電梯數量激增,電梯安全主體責任不能有效落實,特別汕頭電梯維保行業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維保工作不到位,導致汕頭電梯事故和故障時有發生。
近年來,各地多次發生汕頭電梯傷人事故,汕頭電梯安全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據北京市質監局提供的數據,電梯投訴舉報270起,占特種設備投訴總量的90.9%,電梯安全工作面臨壓力較大。汕頭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在于汕頭電梯維修保養存在漏洞,而老舊汕頭電梯更新難,甚至“超齡服役”也成為安全隱患。
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說,目前,全市住宅汕頭電梯中,使用期限達到10年以上的有2.6萬臺(占全市住宅汕頭電梯數量的27.6%),使用期限15年以上占全市住宅汕頭電梯數量的5.2%。
加大汕頭電梯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通報力度,是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項目要求重點評估老舊住宅及交通、商業、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的汕頭電梯。
同時,北京市的維保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存在壓價競爭局面等,也影響了汕頭電梯的維修保養。
目前,汕頭正在打通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應急使用通道,建立“三無電梯”政府救濟機制。對于責任主體明確,但運行風險較大的公共交通、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汕頭電梯,由市財政出資,市質監局牽頭每年組織技術機構開展風險評估,由行業主管部門監督責任單位落實安全隱患整改資金。同時,安全鑒定、定期檢修制度也與維修資金使用政策銜接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