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惠州電梯事故,讓人恐慌。
2015年7月26日,湖北荊州一女子帶著兒子搭乘商場內手扶電梯上樓時,遭遇電梯故障。在危險關頭,她將兒子托舉出了險境,自己卻被電梯吞沒身亡。2015年10月5日,四川成都一座高樓的施工電梯從39層直接墜落,導致4名工人當場死亡。2016年2月11日,阜陽華詩雅地小區2號樓電梯突然墜落,致一男青年死亡……電梯傷人悲劇反復上演,如何避免電梯事故持續發生,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昌宏電梯認為:國家應加快制定《電梯安全條例》,提高電梯安全水平,讓群眾安全放心乘梯。
“原廠保養率只有20%”昌宏電梯調研發現,發生電梯事故,主要是由4個方面原因造成的:質量層次不齊、保養不規范、乘客安全意識不強,以及政府監管薄弱。
首先,惠州電梯制造商良莠不齊,以犧牲質量換取低價占領市場的情況屢見不鮮。正常來講,二十多層樓房的惠州電梯價格應該在三十萬元以上,但有的廠家二十萬元就承接生產。部分開發商或建設單位只注重效益不考慮質量,采用低價惠州電梯,由此產生事故隱患。
同時,“惠州電梯維修保養生業亂象叢生。在歐美發達國家,80%以上的電梯依靠原廠維修保養,而在國內,這一比例卻只有約20%,其他大部分保養則依靠第三方公司。”昌宏電梯負責人表示,“維保公司也往往存在惡意競價行為,比如一棟25層寫字樓電梯,一年的正常維護費應在4000元/部,但有一些小公司2000元/部就敢去承接,難以保障維保質量。”
此外,公民安全乘梯意識不強,撞擊惠州電梯門、蹦跳、依門的現象也較為常見。政府監管力量也比較薄弱,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檢查力度低,覆蓋面不足。
昌宏電梯負責人表示,其實,我國電梯事故已趨于平穩下降,萬臺電梯事故死亡率從0.30下降到0.07,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由于電梯數量急劇增長,十年來電梯總數增長了5倍以上,所以電梯總量大幅增長和老舊電梯逐年增加的壓力比較大。
“由于惠州電梯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其社會關注度高,所以即使是一般事故甚至只是故障,也會引起較大社會影響。”昌宏電梯負責人說,“特別是2015年7月26日湖北荊州安良商場自動扶梯事故慘烈過程在媒體和網絡傳播后,引發社會極大關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恐梯’心理。”
建議制定《電梯安全條例》
為減少和杜絕電梯事故的發生,昌宏電梯建議,要加強輿論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安全乘梯意識。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商場、辦公、小區高層建筑等地建立電梯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實行實時監控。
“可以引入電梯維修保養社會保險機制,讓社會資金、技術力量參與電梯運行安全監管,降低電梯安全事故發生風險。”昌宏電梯表示“還應加大對電梯檢測機構監管力度,并加大對電梯檢測頻次。
在建設階段,施工圖審查單位應該配備或聘請專業的惠州電梯技術人員對設計電梯裝置進行專業審查,并出具負法律責任的審查意見。如果是安置房、棚戶區改造用房、商品房等建設項目,還應將所購置電梯的品牌、造型、安全使用說明等信息以書面形式告訴住戶。
“加強對生產廠家和安裝、維保單位的監管,對制造標準、規范進行強制認證,加強安裝、維護保養單位的資質審核,杜絕掛靠資質現象,堅決清理不符合要求的生產廠家和安裝、維保單位,避免不合規的公司擾亂市場。”昌宏電梯負責人說。
昌宏電梯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多個地方都在積極制定電梯專門的地方條例和規章,例如,廣東省人大審議通過了《廣東省電梯使用安全條例》,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也在加快地方立法。
“但是,一些企業反映,各地立法讓生產企業無所適從,希望國家能夠制定統一的電梯法規。”昌宏電梯負責人表示,“地方法制部門也反映,雖有地方立法,但在推廣強制責任保險、明確安全責任主體、落實電梯維修及更新改造費用等方面,還需通過《電梯安全條例》提供法律支撐。”
昌宏電梯負責人建議,國家應加快制定《電梯安全條例》,明確電梯從選型采購直至報廢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各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強化電梯安全主體責任,改革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優化電梯安全維護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電梯安全水平,讓群眾安全放心乘梯。
惠州電梯安裝、有資質的電梯維修保養就選惠州昌宏電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