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電梯的單梯使用壽命約為15年,雙梯使用壽命約為18年,強制報廢年限最高為25年。因而,大多數90年代中期安裝的電梯都接近了報廢年限,汕頭鋼架電梯問題頻出有這方面的原因。
那么,誰來為維保買單之困局
在電梯安裝完畢投入運行后,電梯質保期一般只有兩年。有時候住戶還沒有入住,電梯保修期就已結束了。而電梯一般使用5年以上就要大修一次,費用不菲。
一部普通電梯的使用壽命約為15年,強制報廢年限是15-25年。
在這里做一個假設,你購買了某高層住宅樓一套房。這棟樓有120戶業主(20層樓,每樓6戶),至少配置2部中高檔的電梯,每部電梯設計、運輸、安裝等所有的費用在50萬元左右,若房子使用年限為70年,那中間至少要換三次電梯,也就是每戶至少要支付2.5萬元的電梯更換費。
一般在購房時開發商都會將電梯費用分攤在房款里,所以對購房者的觸動不是很大。大家在購房時一般也都不會考慮電梯的更換問題。
但是15年后呢?誰為這筆錢買單?5樓以下可以不使用電梯的業主更不愿意掏這個“額外”的費用,這還不包括一部電梯每年大約1萬多元的養護費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尤其是物聯網技術的行業應用不斷深入,這種異想天開已經成為了現實。
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電梯已經可以這么智慧了吧,其實電梯早就有了自己獨特智慧的管理系統。
如果給電梯裝上“芯”——傳感器和芯片,借助物聯網技術,電梯就會變得“有頭腦”。“智慧電梯”可以實時監測近百個電梯運行狀態參數。一旦某臺電梯有事,遠程監控中心的“地圖”大屏即有顯示,第一時間完成故障遠程診斷,讓維修人員足不出戶也能快速了解電梯“病情”,現場維修更是能“對癥下藥”。





